【演討會研究發表分享】讓觸診 (Hands-on data acquisition, HODA) 更精準的五步驟 

2019 10月至比利時參加 「第十屆下背及骨盆疼痛研討會 (10th Interdisciplinary World Congress on Low Back & Pelvic Girdle Pain)

有一篇研究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也給了我許多關於教學上的啟發,會後也和講者   Abbott J.A. Diane Lee 針對這篇研究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討。

最近的 SIJ 課程教學,讓我對於這篇研究提及的內容格外有感,特別想與大家分享。


Inter-tester and intra-tester reliability studies: The evidence-based methodology has failed the evidence-based understanding 
Abbott J.A., Hudson P., Lake J.P. (Chichester Institute of Sport; University of Chichester, Chichester, West Sussex, UK)

Abbott J.A. 是位生物力學家 (Biomechanist),也是知名物理治療師 Diane Lee 老師團隊中的成員之一 (https://learnwithdianelee.com/team/jo-abbott/)

該研究團隊發現許多的物理治療相關的研究都是仰賴於觸診收集資訊(Hands-on data acquisition, HODA),不禁細想,我們是如何透過手部收集資料?我們的大腦如何解析這些訊息?以及觸診的信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又是如何呢?

這篇研究針對收集資料的「手」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究,

找了 49 位具有徒手認證的專業人員及 150 位自願者當被觸診的個案。

研究探討觸診者藉由手部收集、解讀資料的過程,及藉由手部收集資料的信度、靈敏度及特異度。

研究的結果發現,只要是經過一定訓練的專業人員及照著特定的五步驟執行觸診,觸診結果機近完美準確、一致,與 3D vicon movement analysis 的結果是 100% 符合的。

在此與大家分享研究中提及的五步驟下,希望有助於提高大家的觸診技巧及精準度,尤其想和大家討論視覺觀察 observation 與手部 Contact  這兩個步驟。

 

image

 

1. Pre- Contact: Sensorimotor Memory Stimulation

根據過往經驗與知識,決定觸診的方法

2. Observation: A cross-model judgement environment

利用視覺輔助觸診時,要用利眼,以及在被觸診者身上做記號,可以增加觸診的精準度。但我覺得在臨床或上,要在學生個案身上做記號有時候耗時不便執行,於是私下請教講者這背後的機轉,希望可找出變通的方法。講者表示,是因為有更明確的標記,觸診者可以看得更清楚,可以將視覺作為更好的輔助。

這不禁讓我想到有一次,我的兩隻大拇指擦了不同顏色的指甲油,當我在觸診深淺的時候,干擾了我的判斷,可見若記號做在指甲上,確實是會對觸診產生影響的。
於是我向講者詢問,他們是否試過將記號做在觸診者的指甲上,效果又是如何呢?講者表示他們沒有試過,不過他覺得應該可行。

所以我就自己做了這個實驗,在我的指甲上塗上顏色鮮明的指甲油,我覺得對於我觸診的結果沒有太顯著的影響(但要兩隻大拇指顏色一樣,否則還是會干擾我的判斷),不過顯著的影響是發生在有一次教課程時,我擦上了非常顯色的指甲油,發現該堂課同學練習時摸錯位置的比例下降很多,我又多測試了幾次發現也是如此。

從此之後我都會儘量在教課時擦上顯色的指甲油,讓同學可以看得更清楚,希望大家能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IMG_1316

 

3. Contact: Haptic perception – an ongoing proprioceptive feedback loop

此篇研究指出,我們在觸診時,應該要,包括手掌、每一根手指頭都要接觸個案,因為不同的受器,在手部的分佈位置是不平均的,手掌、每根手指對於不同方向的動作敏感度是不同的,必須整個手部都接觸到,才能接受到最完整的資訊,得到最準確的觸診結果。

KC 的 SIJ、thoracic、RIB 都是需要運用到大量觸診的課程,我不禁回想協助 Mark 老師教授此堂課程時,為什麼有許多學員,摸出來的結果就是和 Mark 老師、和我,甚至和同組其他成員都不一樣? 我仔細回想 Mark 老師還有我自己的觸診手勢,當老師的目標是摸第三肋骨,乍看好像只有大拇指摸在肋骨上,旦細想,老師手部的其他部位也是靠在個案身上的呀;摸的重點是 sacrum base 時,乍看只有用大拇指比深淺,但手部也是很紮實的貼著個案的!

我與其他具有豐富徒手經驗的治療師及其他國外 CMS 的講師們討論時,大家仔細回想,也都發現自己在 palpation 時,真的很少只有單點接觸,都會下意識的 whole hand contact ;對於每隻手指頭在不同方向動作的感知靈敏度,也發現略有差異。手部有沒有完整的接觸,這或許就是 palpation 的關鍵!這可能是我們自己以前都沒有意識到的部分!

現在在課堂上,都會特別提醒學員,手部要完整接觸,學員們調整後,也可以明顯感覺到手感變得更敏銳。

4.Data Acquisition: A joint coordinate system within the tester

處診者內在處理訊息。
研究也發現,如果觸診者/被觸診者,頭部 Parietal、 temporal 曾受過傷的話, 都會使觸診結果 unreliable。所以各位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頭部。

 

5. Phase 5 Reliability of equipment: A global coordination system within the tester

觸診者自我校正。

私下與講者還有 Diane Lee 老師討論時,他們說觸診者每天的身體狀況也會影響觸診的結果,例如是否有扭轉 (twist),所以要找出自己校正的方法,例如做某些動作控制運動、把眼鏡拿掉……等。Diane Lee 老師還特別摸了摸我,確認我沒有 twist ,說我的 palpation 可以很準確。


以上內容與大家分享~

movement 很重要,但不要忘了manual skill ,不論是觸診、hand cuing 等,也都是很重要,希望對大家的觸診有所幫助!

 

資料來源:

10th Interdisciplinary World Congress on Low Back & Pelvic Girdle Pain

Inter-tester and intra-tester reliability studies: The evidence-based methodology has failed the evidence-based understanding

Abbott J.A., Hudson P., Lake J.P. (Chichester Institute of Sport; University of Chichester, Chichester, West Sussex, UK)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zanne Tang 的頭像
    Suzanne Tang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Suzanne 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