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完成了這趟澳洲行的第一階段任務

接觸物理治療前的11年
我腦袋裡知道每個芭蕾動作應有的樣子,和正確動作肌肉群的大約位置,但有時身體就是不聽使喚😟

接觸物理治療後的5年
我逐漸熟悉每條肌肉的長相、位子以及在「正常人體動作」中的動作功能及角色(芭蕾並不是人體正常動作)

由於很多肌肉都可以做出同一個動作,只是做出來的動作質感、品質是不同的,所花費的力氣也是不同的
我並不確切的知道每個舞蹈動作,到底分別由哪些肌肉來完成,才是最美、最省力、最不易受傷的

自己身體的穩定性逐漸進步,但仍有許多瓶頸無法突破😕

我知道我有些用力的方式沒有抓到竅門(不然怎麼可能腿就是舉不起來呢!)

兩年前,我發現自己的身體有許多動作控制不甚良好的地方,為了打破自己習慣的用力方式重新訓練自己,我決定暫時休息不跳舞一陣子。

就在昨天,兩年沒跳舞的我,用對肌肉後的attitude (hip flex + knee flex) 竟然可以輕鬆舉到120度!!!我的眼珠差點要掉出來了😳

我終於明白了!🤓

15年的舞蹈訓練
+物理治療的基本知識
+ Kinetic Control 深入的動作控制探討與訓練
+ CST、VM 的手法
+ 這三天Lisa Howell 的指引訓練方法與整合

一切都串在一起了!😀😄😁😆

舞者成敗的關鍵
就在於Stabiliser 與 Mobiliser 的調配控制能力!
由於肌肉特性的不同,
Stabiliser 能力越好,做起動作就越輕鬆、優雅,線條也越修長,也越不易受傷
用越多Mobiliser ,肌肉很快就疲累了,做起動作也就越吃力,肌肉也易越緊繃造成柔軟度降低及粗壯的線條,當然也就越容易受傷

我終於領悟一直以來,舞蹈老師教我的正確用力方式了,只怪自己以前太笨無法領悟!

練舞不等於受傷、不等於與疼痛相伴
完美的表現不代表拼命苦練

要練得聰明、練得輕鬆、練得舒服,才能在眾群舞者中脫穎而出
跳舞,不只靠身體,是要靠腦袋的!
因為動作控制的關鍵就是腦袋呀!
「Work smart not work hard!」

p.s.Lisa 帶著我用CST的手法(大約5公克的力道)放鬆一位17歲舞者的髖關節,瞬間她舉後腿從90度進步到145度。小舞者的眼中閃爍著光芒與眼淚,她說,她在班上的表現並不特別突出,常常四堂課過去,老師都不會注意到她;經過Lisa兩次的協助後,她開始突飛猛進,老師也開始注意到她。這是會讓舞者的職業生涯完全不同的改變呀!她眼中閃爍的光芒,就是我想成為舞蹈物理治療師的原因之一!


康卓健康 Optimal Control Wellness Center

Website : https://optcontrol.wixsite.com/optcontrol

FB: 康卓健康 Optimal Control Wellness Center 康卓健康 OPTimal COntrol Wellness Center 

IG: optimalcontrol.wellness https://www.instagram.com/optimalcontrol.wellness/  

 

湯士萱 Professional 

Blog: http://suzannettw.pixnet.net/blog

FB: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IG: suzannetang.physio https://www.instagram.com/suzannetang.physio/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zanne Tang 的頭像
    Suzanne Tang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Suzanne 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